南宋北宋是怎么回事
南宋与北宋是中国历史上宋朝的两个阶段,其划分源于1127年的靖康之变。以下是关键要点:
1. 时间线与政权更迭 - 北宋(960-1127年):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建立,定都汴梁(今开封),共历9帝。1127年金军攻破汴梁,徽钦二帝被俘,史称"靖康之耻"。 - 南宋(1127-1279年):宋徽宗第九子赵构在应天府(今商丘)即位,后迁都临安(今杭州),延续152年直至被元朝灭亡。
2. 核心差异对比 | 维度 | 北宋 | 南宋 | |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| | 疆域范围 | 控制中原及南方大部 | 退守淮河-大散关以南 | | 军事态势 | 与辽、西夏对峙 | 长期抗金,后期对抗蒙古 | | 经济重心 | 北方仍占重要地位 | 完成经济重心南移 | | 文化特征 | 开创程朱理学、文人政治巅峰 | 爱国主义诗词盛行(如陆游) |
3. 关键历史转折点 - 1125年:金灭辽后立即南侵 - 1127年:靖康之变导致北宋灭亡 - 1141年:绍兴和议确立宋金边界 - 1279年:崖山海战南宋覆灭
4. 深层历史影响 - 政治制度:南宋强化中央集权,创立"经总制钱"等财政制度 - 技术传播:北宋发明的活字印刷、指南针在南宋时期经海上丝绸之路外传 - 人口变化:北方士民大规模南迁,促成江南深度开发
5. 常见认知误区澄清 - 并非严格意义上的两个朝代,而是同一王朝的延续 - 临安始终称"行在所",官方文件仍称汴梁为首都 - 岳飞"直捣黄龙"的目标是收复北宋旧都开封,非灭金
建议结合《东京梦华录》《武林旧事》等宋代笔记,对比两都生活细节可获更直观认知。
南宋和北宋的历史分界点是什么?
南宋与北宋的历史分界点以1127年的靖康之变为核心标志。这一事件包含三个关键维度:
军事节点
1126年冬金军攻破北宋都城汴京(今开封),次年四月俘虏徽钦二帝及皇室成员三千余人北迁,史称"靖康之耻"。宋室中央政权实际瓦解。政权重建
1127年六月,宋徽宗第九子赵构在南京应天府(今河南商丘)即位,改元建炎,史称宋高宗。这一政权延续至1279年,史称南宋。疆域变迁
北宋原统治区域以淮河—大散关为界被金国占领,南宋实际控制范围南移至长江流域。1138年正式定都临安(今杭州),形成南北对峙格局。
补充说明:史学界存在"北宋亡于1126年"(汴京陷落)与"南宋始于1127年"(赵构即位)的细微区分,但普遍采用1127年作为分界年份。
南宋北宋的政治制度有何不同?
南宋与北宋政治制度的核心差异主要体现在中央集权程度、军事布局、官僚体系运作三个方面。
中央集权层面: 北宋实行强干弱枝政策,通过二府三司制分割宰相权力,枢密院掌军权、三司掌财权,直接对皇帝负责。南宋因偏安局面,中枢机构合并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,出现权相现象(如秦桧、史弥远),皇权相对受限。
军事布局方面: 北宋采取"守内虚外"策略,禁军主力驻防开封,实行更戍法防止将领专权。南宋建立四大屯驻大军(鄂州、建康、镇江、成都),形成沿江防御体系,武将权力扩大(如岳飞、韩世忠),枢密院对军队控制力下降。
官僚体系运作差异: 北宋通过科举取士形成文官政府,实行官、职、差遣分离制度。南宋因战争需要,大量启用使职差遣官员(如宣抚使、制置使),地方行政呈现军事化特征,路级机构权力膨胀。
财政制度变化: 北宋实行三司统管全国财政,南宋因领土缩减,设立总领所分掌各大战区粮饷,户部与总领所形成二元财政体系,地方截留中央税收现象普遍。
人事任免特点: 北宋强调"异论相搅",通过台谏制约宰相。南宋中后期出现"道学党争",理学官僚与实务派形成对立,皇帝倾向于任用近习(如韩侂胄)制衡朝臣。
南宋北宋的经济文化发展对比?
南宋与北宋在经济文化发展上呈现出明显差异,可从以下维度进行对比分析:
经济层面 1. 商业格局 - 北宋:以开封为中心形成内陆商业网络,漕运体系发达 - 南宋:临安成为海上贸易枢纽,泉州/广州等港口城市崛起
货币体系 - 北宋:交子仅在四川地区流通 - 南宋:会子成为全国性纸币,铜钱与纸币并行
税收结构 - 北宋:农业税占主导(约70%) - 南宋:商业税占比显著提升至40%以上
生产技术 - 北宋:北方旱作农业技术成熟 - 南宋:江南稻作农业出现早晚稻连作制
文化层面 1. 思想学术 - 北宋:程朱理学初步形成 - 南宋:朱熹完成理学体系构建,书院数量激增3倍
文学艺术 - 北宋:苏轼等文人主导的士大夫文化 - 南宋:市民文学兴起,话本小说流行
科技发展 - 北宋:毕昇发明活字印刷 - 南宋:数学领域出现秦九韶《数书九章》
海外影响 - 北宋:主要对朝鲜/日本输出文化 - 南宋:与东南亚/阿拉伯世界形成文化互动圈
关键差异点 - 经济重心:北宋呈"北重南轻",南宋彻底转为"南重北轻" - 文化取向:北宋保持中原正统,南宋融合南方地域特色 - 发展动力:北宋依赖制度创新,南宋侧重技术突破
具体数据参照 - 南宋时期海外贸易税收峰值达200万贯(占财政15%) - 临安人口突破150万,超越北宋开封峰值 - 江南地区粮食亩产提高30%-50%