固定牙套怎么取下来
固定牙套的取下需要由专业正畸医生操作,不建议自行尝试。以下是专业取牙套的标准流程和注意事项:
专业工具准备 - 正畸钳(用于夹持托槽) - 去托槽钳(专门分离粘接剂) - 抛光器械(清除残留粘接剂) - 口腔灯和口镜
临床操作步骤 (1)医生会先用去托槽钳轻轻夹住托槽两侧 (2)施加垂直向下的剪切力使粘接剂断裂 (3)按顺序逐个取下所有托槽 (4)使用低速手机配合抛光杯清除牙面残留树脂 (5)最后进行牙面抛光处理
重要注意事项 - 绝对禁止用指甲或尖锐物品自行撬动 - 取托槽过程可能导致轻微不适但不应有剧痛 - 牙釉质可能有轻微划痕属于正常现象 - 取下后需立即进行牙齿清洁和检查
后续护理要求 - 24小时内避免进食染色食物 - 使用脱敏牙膏缓解敏感症状 - 按时佩戴保持器防止反弹 - 建议每半年做一次牙釉质检查
出现以下情况需立即就医: - 托槽取下时牙齿断裂 - 持续牙龈出血超过2小时 - 牙齿异常松动或剧烈疼痛
整个取牙套过程约需30-60分钟,具体时间取决于托槽数量和粘接强度。建议选择原主治医生操作,因其熟悉患者的正畸历程和牙齿状况。
固定牙套取下来的正确步骤?
固定牙套取下的正确操作流程:
专业工具准备 - 牙科专用去托槽钳(托槽拆除钳) - 牙龈保护器 - 低速手机配抛光杯 - 牙科探针 - 吸唾器
临床操作步骤 (1)牙龈保护 使用硅胶牙龈保护器覆盖牙龈组织,避免器械划伤
(2)托槽拆除 - 钳嘴夹住托槽基底 - 施加垂直向下的轻柔压力 - 听到"咔"声表示粘结剂断裂 - 保持30-45度角缓慢施力
- 残留处理
(1)粘结剂清除
- 使用低速手机配钨钢车针
- 从牙面近中向远中方向移动
- 保持与牙面15度夹角
- 转速控制在8000-12000rpm
(2)精细抛光 - 换用橡胶抛光杯 - 配合浮石粉抛光膏 - 采用画圈式抛光手法 - 每颗牙抛光30秒
- 术后护理
- 使用脱敏牙膏刷牙
- 24小时内避免染色饮食
- 建议使用含氟漱口水
- 安排3天后复查
注意事项: - 绝对禁止自行拆除 - 拆除过程可能持续40-90分钟 - 牙釉质可能有轻微划痕(0.5μm内) - 敏感症状通常72小时内消退
专业提示:拆除后建议立即取模制作保持器,防止牙齿移位
自己在家如何安全取下固定牙套?
取下固定牙套需要谨慎操作以避免损伤牙齿或牙龈,以下是详细步骤和注意事项:
准备工具 - 医用级不锈钢剪刀(消毒处理) - 牙科蜡或正畸保护蜡 - 消毒棉球/纱布 - 小镜子 - 洗手液
操作步骤 1. 彻底清洁双手并消毒工具,用镜子观察牙套结构 2. 将正畸蜡揉软后敷在可能接触牙龈的金属部件上 3. 用剪刀尖端轻轻抵住托槽与弓丝连接处(非牙齿面) 4. 以45度角斜向剪断弓丝,每次剪1-2mm 5. 从后牙区开始逐步向前牙区移动 6. 剪断所有弓丝后,用镊子夹住托槽两侧缓慢摇动取下
风险提示 - 禁止强行撕扯导致牙釉质剥脱 - 如遇托槽粘连过紧应立即停止 - 操作后出现牙龈出血需用冷盐水含漱 - 残留粘接剂需由专业牙医清除
应急处理 保留所有取下的部件,24小时内联系正畸医生预约复诊。建议准备临时正畸保护套(药店有售)防止牙齿移位。
专业建议 非紧急情况不建议自行操作,90%的正畸诊所能提供紧急复诊服务。若必须处理,建议视频连线牙医指导操作。
取下固定牙套后需要注意什么?
取下固定牙套后需要关注以下几个关键点:
牙齿清洁维护 - 使用软毛牙刷配合含氟牙膏每天刷牙2-3次 - 牙缝清洁需使用牙线或间隙刷每日至少1次 - 可考虑使用冲牙器辅助清洁难以触及的区域
保持器使用 - 按正畸医生要求全天佩戴保持器(通常前3-6个月) - 保持器清洁需使用专用清洁片或软毛刷清洗 - 避免将保持器暴露在高温环境或宠物可触及处
饮食注意事项 - 最初72小时避免过硬、过粘食物 - 减少摄入易染色饮品(咖啡、茶、红酒等) - 控制高糖食物摄入频率
定期复查安排 - 按医嘱定期回访(通常第1、3、6个月) - 出现保持器不适或牙齿移位需立即复诊 - 每年至少1次专业洁牙
不适应对措施 - 轻微牙齿松动属正常现象 - 保持器初期佩戴可能影响发音,需坚持适应 - 如出现持续疼痛或溃疡应及时就医
长期维护建议 - 保持良好口腔卫生习惯 - 夜间磨牙患者需使用防护牙垫 - 避免用牙齿咬硬物(如开瓶盖、咬指甲等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