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绞痛是怎么回事啊
心绞痛是心肌缺血引起的胸痛症状,主要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氧。以下是关于心绞痛的详细说明:
发病机制 - 冠状动脉狭窄或痉挛导致血流减少 - 心肌需氧量增加时(如运动、情绪激动)供氧不足 - 心肌细胞无氧代谢产生乳酸刺激神经末梢
典型症状特征 - 胸骨后压榨性疼痛或不适感 - 可放射至左肩、左臂、下颌或背部 - 持续时间通常3-5分钟,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
临床分型 - 稳定型心绞痛:诱因、程度、持续时间相对固定 - 不稳定型心绞痛:症状加重、发作频繁、静息时也可发生 - 变异型心绞痛:冠状动脉痉挛引起,与活动无关
危险因素 - 可控因素:高血压、高血脂、糖尿病、吸烟、肥胖 - 不可控因素:年龄(男性>45岁,女性>55岁)、家族史
诊断方法 - 心电图(静息/运动负荷试验) - 冠状动脉CTA或造影 - 心肌酶学检查(排除心肌梗死)
紧急处理措施 - 立即停止活动,保持安静 - 舌下含服硝酸甘油(0.5mg) - 若5分钟未缓解,需警惕心肌梗死,立即就医
长期管理要点 - 规律服用抗血小板药物(如阿司匹林) - 控制血压(<140/90mmHg)、LDL-C(<1.8mmol/L) - 戒烟限酒,每周≥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 - 随身携带硝酸甘油备用
预警信号 - 疼痛持续时间>20分钟 - 伴有冷汗、恶心呕吐 - 出现意识模糊或血压骤降
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心血管风险评估,有症状者应及时到心内科就诊。确诊患者需严格遵医嘱用药,不可擅自调整剂量。
心绞痛的症状有哪些?
心绞痛的主要症状表现为胸部不适或疼痛,通常由心肌缺血引起。典型症状包括:
胸痛性质
- 压迫感、紧缩感或沉重感,常被描述为"胸口压大石" - 疼痛可能放射至左肩、左臂内侧、颈部、下颌或背部 - 疼痛程度从轻度不适到剧烈疼痛不等发作诱因
- 体力活动(如爬楼梯、搬运重物) - 情绪激动(愤怒、紧张) - 寒冷天气或饱餐后持续时间
- 通常持续2-5分钟 - 休息或服用硝酸甘油后3-5分钟内缓解伴随症状
- 呼吸困难 - 出汗 - 恶心 - 头晕不典型表现(多见于女性和糖尿病患者)
- 上腹痛 - 消化不良样不适 - 不明原因疲劳
预警症状(需立即就医):
- 胸痛持续时间超过20分钟
- 休息不能缓解
- 伴有冷汗、呕吐或意识改变
- 首次发生的严重胸痛
建议出现上述症状时及时进行心电图检查,必要时做运动负荷试验或冠状动脉造影确诊。
心绞痛怎么治疗最有效?
心绞痛治疗需要从药物控制、生活方式调整和必要时的医疗干预三方面综合管理:
急性发作期处理 - 立即停止活动,保持静坐或卧位 - 舌下含服硝酸甘油(0.3-0.6mg),5分钟后可重复1次(最多3次) - 若15分钟未缓解应立即就医
长期药物治疗方案 - 抗血小板药物:阿司匹林(75-100mg/日)或氯吡格雷 - β受体阻滞剂:美托洛尔缓释片(47.5-190mg/日),控制心率在55-60次/分 - 他汀类药物:阿托伐他汀(20-80mg/晚)或瑞舒伐他汀(5-20mg/晚) - ACEI/ARB类药物:雷米普利(2.5-10mg/日)或缬沙坦(80-160mg/日) - 长效硝酸酯类:单硝酸异山梨酯(20-60mg/日)
生活方式干预要点 - 饮食:地中海饮食模式,每日盐摄入<5g,饱和脂肪<总热量7% - 运动: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(如快走),运动时心率不超过(220-年龄)×0.6 - 戒烟:完全戒烟可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36% - 体重管理:BMI控制在18.5-23.9,腰围男性<90cm,女性<85cm
血运重建指征 - 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左主干狭窄>50% - 三支血管病变伴左心室功能减退(EF<40%) - 优化药物治疗后仍存在CCS III级及以上心绞痛 - 可选择PCI或CABG,需由心脏团队评估
监测指标 - 每月监测血压(目标<130/80mmHg) - 每3个月检测LDL-C(目标值<1.8mmol/L) - 每6个月进行运动负荷试验评估 - 每年复查冠状动脉CTA或造影(根据病情)
注意事项: - 硝酸甘油应避光保存,开封后3个月需更换 - 服用西地那非类药物24小时内禁用硝酸酯类 - 清晨起床后先静坐5分钟再活动,避免晨峰发作 - 随身携带急救卡片注明用药信息
当出现以下情况需立即就诊: - 胸痛持续>20分钟不缓解 - 伴冷汗、恶心呕吐 - 疼痛放射至下颌/左肩 - 出现意识模糊或血压<90/60mmHg
心绞痛和心肌梗塞有什么区别?
心绞痛与心肌梗塞是两种常见的心脏疾病,核心区别在于血管阻塞程度与心肌损伤情况。
病理机制差异 - 心绞痛:冠状动脉暂时性狭窄或痉挛导致心肌供血不足,血流未完全中断。疼痛通常在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出现,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缓解。 - 心肌梗塞:冠状动脉完全阻塞导致心肌持续缺血坏死。疼痛持续超过20分钟且无法通过休息或药物缓解,需紧急医疗干预。
症状特征对比 1. 疼痛性质 - 心绞痛:压迫感/紧缩感,多位于胸骨后,可放射至左肩/下颌 - 心肌梗塞:更剧烈且持续的疼痛,常伴濒死感
- 伴随症状
- 心绞痛:可能伴出汗/气短
- 心肌梗塞:典型三联征(胸痛+冷汗+呕吐),可能出现心律失常/休克
诊断要点 - 心电图表现 - 心绞痛:发作时ST段压低或T波倒置(可逆性改变) - 心肌梗塞:ST段抬高(STEMI)或病理性Q波(不可逆损伤)
- 心肌酶谱
- 心绞痛:肌钙蛋白正常
- 心肌梗塞:肌钙蛋白显著升高(发病3-6小时后)
临床处理原则 - 心绞痛 - 立即停止活动 - 舌下含服硝酸甘油(3次无效需警惕心梗) - 长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+阿司匹林
- 心肌梗塞
- 黄金120分钟内行PCI手术
- 静脉溶栓治疗(发病12小时内)
- 强化抗凝(肝素+替格瑞洛)
预后差异 - 心绞痛:规范治疗可长期控制 - 心肌梗塞:坏死心肌不可再生,可能并发心衰/室壁瘤
风险预警信号 当心绞痛出现以下变化应立即就医: - 发作频率增加(每周>2次) - 静息状态下发作 - 硝酸甘油效果减弱 - 持续时间超过15分钟